吕不韦是谁(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

今天给各位分享吕不韦是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吕不韦是什么君吕不韦名字由来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吕不韦是什么君吕不韦不是什么君,战国时期,只有王室

今天给各位分享吕不韦是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吕不韦是什么君
  2. 吕不韦名字由来
  3. 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

吕不韦是什么君

吕不韦不是什么君,战国时期,只有王室血脉才能封君,吕不韦不具备王室血脉,所以他的封号是文信侯。

吕不韦名字由来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

吕不韦

吕不韦原为韩国的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一天,吕不韦贩货于赵国的邯郸,碰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就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秦昭襄王之太子)之继承者。吕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回归秦国,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于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公元前249年),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有喜宾客和著书立说之风。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广招天下贤士,给以厚禄,至食客3000。是时,荀子等人已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便使宾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计160篇,20余万言,号日《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大约成于公元前239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阴阳,集先秦各派之学说,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思想基础。据传,该书成后悬于国都城门,悬赏纠误修订,有能增损一字者,赠予千金。可见此书之谨严。

《吕氏春秋》的价值是保留了先秦农书。该书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4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不仅论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方面的政令,还讲了很多农业技术问题。提倡力耕疾作,精耕细作;重视农业,适令播种;加强农田管理,间苗、锄草、灭虫;实行台田,排水洗土,治理盐碱以及重视农具改革等。应视为中国现存最古的农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秦王政(即秦始皇)立,尊母庄襄王后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政因年幼初立,一切国事皆委于吕不韦。吕不韦掌政,总揽大权,大赦罪人,用先王功臣,施德骨肉,布惠于民,广交宾客,招贤纳士,收李斯为舍人,收郑国以修水利,用蒙骜为将军出兵攻打韩、赵、魏,灭东周,取韩之成皋、荥阳,置三川郡;收魏二十城,置东郡,迁卫君角于野王(今河南沁阳市)作为附庸,拓地数千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时秦王年少,吕不韦常与太后私通。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成年亲政的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断国政不满,下令将吕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久,吕不韦饮鸩而死。

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

?

吕不韦是忠臣,却被迫出走。化名韩信推翻大秦。

最近在追大秦赋,越看我越替吕不韦伤心。散尽千金,花光万贯家产,辅佐嬴政父子登上王位。奈何政治是残酷的,权利会打倒一切阻挠自己的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恩人,甚至仲父。最后吕不韦不得不离开咸阳,去往洛阳封地。

虽然历史是如此的,但是影视中吕不韦很好的报仇雪恨了。段奕宏不仅出演了吕不韦,还出演了韩信。那么故事就开始了。

自从吕不韦被嬴政赶出封地,吕不韦就改名韩信了。他整日学习兵法,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报仇雪恨。他也知道天下归一容易,但是人心归一很难。果然不出他所料,嬴政死后不到三年,天下大乱。但是他无权无势,无兵无人。只得去找项目,他知道楚人是最恨嬴政的,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奈何项羽看不上他,你一介商人有什么用。

无奈去找了刘邦,知道此人政治心机很深,必能一统天下,灭掉秦国。后来果然他跟着刘邦百战百胜,灭掉了秦国。一解心中怨气。

以上只是自编的一个小故事,也是突发奇想,因为看到段奕宏演了吕不韦,又演了韩信。呵呵呵,最近追剧有点痴迷,不喜勿喷,欢迎评论

吕不韦是谁和为什么说吕不韦是韩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omsoc.cn/2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