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投降书的签署,欧洲宣告抗战胜利。受战争的影响,各国的基础设施、建筑、农业以及工作等均遭到破坏,加上抗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建工作显得举步维艰。到了1947年,欧洲经济仍未得到有效增长,依旧处于战前水平以下,农业只有1938年的83%,工业仅为88%,出口总额更是低到只有59%。经济增长困难,失业率高企,社会动荡不安。

而此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受到出口市场与冷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1947年7月一次欧洲会议上,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欧洲各国通过该计划,接收了来自美国的金融、设备、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援助。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马歇尔计划受惠国 来源:网络

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与欧洲各国的努力之下,欧洲经济快速发展,1948年至1952年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经济增长最迅速的时期,直接表现为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也已经超过了战前水平,欧洲经济开始迎来了长达20年的飞速发展。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二战后欧洲工业的复苏与发展,自然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资源。彼时的欧洲对于化石能源的渴求异常强烈,但由于自身领土内资源的匮乏,致使其需求的80%左右来源于中东地区,而1973年的石油禁运,直接让欧洲闹起了油荒,经济出现负增长。此时欧洲各国的领导者才意识到,将战略性资源寄希望于他人,无异于饮鸩止渴,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核能,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将核能视作救世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欧洲大陆上,法国与德国这两个相邻的欧洲大国,在对待核能的态度上,为何截然相反!

可能是受够了英国的颐指气使,抑或是表达对未被邀请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愤怒,这个在二战中被德国打了仅仅38天就投降的法国,为了得到应有尊严,1945年,在时任法国总理戴高乐的支持下,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起初,法国建立原子能委员会不过是看到核能的威力之后,决心增强自身的实力,让法国重回世界强国之列,不过这仅仅是政治方面的影响。

对于使用核能发电,法国并未有完全的孤注一掷,关键的时间节点是1973年,在这之前,法国依旧采取石油资源发电的路线,但是石油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大涨,而电力却又是关乎民生的刚需性资源,对于这部分能源,如果不能够完全自主,将会严重影响国内的稳定。1974年,在时任法国总理皮埃尔.梅斯梅尔的大力支持下,法国开始了一个能源独立发展计划-“梅斯梅尔计划”,其目的是实现法国电力全部由核电提供!该计划称,到1985年,法国新建核电站80座,到2000年,要建造170座核电站。梅斯梅尔计划在实施时并未经过公众和议会的辩论,一经推出却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该计划在公布后的当年,法国便开建了3座核电站,在之后的15年里,共建造了56座核电站。到80年代,在新建了40座核电站之后,核电在法国总发电量中迅速上升到了70%左右。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法国各类能源发电占比 来源:网络

法国大力发展核电,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战结束之后,法国为提升自身经济与工业竞争力,对国内重点行业实行国有化,在能源领域,法国对境内1700多家从事能源生产、传输与配送的小公司进行国有化,创立了法国电力集团,这也为后续法国在建设核电站时采用相同标准,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国在1950年开始发展核电,分别在50年代末与60年代末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核电技术,在充分吃透来自美国的核电技术之后,法国同过不断更新,最终建立了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法国先进的核电技术不仅体现在其核能发电技术上,法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法国的核废料再处理及循环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艺最成熟的。在法国诺曼底瑟堡以西25公里左右,坐落着在核电工业体系内最著名的阿格核燃料后处理工厂,自1976年运营以来,每年的处理能力在1700吨左右,占世界轻水反应堆乏燃料处理能力的50%以上,阿格后处理厂不止是处理法国本土的核废料,还接收来自德国、比利时瑞士、日本等国家的核废料处理订单。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核废料后处理能力 图片来源:中国核网

法国核废料处理技术虽然先进,但并不是核废料进行后处理之后,就可万无一失了,核废料后处理技术可以回收大约96%的铀和1%钚,最后仍会剩余3%左右的肥料无法处理和回收,只能经过玻璃固化后,等待进行最终储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最终无法处理的核废料选择对其进行填埋,位于法国东部的比尔镇,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核废料存储中心,用来长期储存核废料。

不过,核电虽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是可再生能源,它是利用铀矿作为燃料进行核反应的,而法国则是西欧地区铀资源储量十分可观的国家,但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及战略储备意图,法国已停止一切本土内铀矿的勘探和开采活动,目前铀矿主要依赖于进口,法国核燃料产业巨头欧安诺,通过参股或直接购买两种形式,到2018年底,掌控的海外铀资源储量达19万吨,其主要来自于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尼日尔等国家。

虽然殖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在西非地区,法国依旧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曾作为法国殖民地的尼日尔共和国与马里共和国,现今又是法国铀矿的供应地,其价值不言而喻。铀矿储量曾占全球份额5%,产量曾居世界第三位的尼日尔,其支柱产业仍旧为第一产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对外援依赖严重,更为有意思的是,2010年,尼日尔的铀矿出口额占全国产品出口总额的71%,却只贡献了国内5.8%的GDP从某种不道德的角度上来说,这也是法国发展核能产业的一种优势。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尼日尔儿童 来源:网络

与尼日尔相邻的马里共和国,铀矿储量也十分丰富,2013年ISIS开始在该地区进行渗透,并组织武装部队,公然对抗马里政府,马里政府随即向法国求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国立即派出2500多名士兵前往马里首都巴马科,同时法国驻非洲空军随机对ISIS在马里的武装力量进行空炸,效率之高,完全不像西方国家应有的做派,你以为法国是良心发现了?其实还是为了保持马里对自己铀矿供应的稳定。

不过法国的核电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法国的核电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对,据统计,当时有多达400名的科学家集体进行反对,要求政府推迟核电计划,然而法国政府仍旧实施了该计划,这是因为法国政府虽然由选民选举产生,但是仍旧有能力左右国内的大项目,即便后来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与美国三哩岛核事故,法国依旧进行着他们的核电计划。为了给民众普及核电知识,让民众能够了解核电从而不被负面言论误导,在梅斯梅尔计划实施初期,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名为“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的非政府组织,监督该行业能够为社会及时并真实的披露相关信息,同时,法国电力公司也经常组织参观活动,邀请民众及相关媒体参观相关设施,并为其普及核电知识,从而获得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但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奥朗德上台后推出了《能源过度法案》,计划法国在2025年时,将核电比例从75%降至50%,并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马克龙上台后对现有能源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大幅削减核电比例并不现实,可再生能源并无法及时填补缺口,因此,将2025年核电比例为50%的目标推迟到了2035年,到了2022年,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马克龙决定恢复核电发展计划,未来将新建6座核电站,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受地缘政治影响,现阶段法国降低核电发电比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法国具有核电发展的天然土壤,那么德国则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了!

从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运动开始,先进思潮不断冲击着德国社会,一场场社会运动不断反对着德国国内的旧思想。70年代,在一个名为怀尔的小村子里,当地的葡萄种植户与弗莱堡大学城的活动者这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团体开展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反核运动,而最初,葡萄种植户反对建立核电站的出发点竟然是反应堆冷却塔上冒出的水蒸气,挡住了阳光,影响到了葡萄的成长,并未将辐射的影响当作威胁。

德国的反核运动就此拉开序幕,其国内的反核运动如浪潮般席卷而来,到了70年代后期,一些反核组织开始参加州选,但因其体量太小而被议会拒之门外。这些组织为寻求政治上的发声,在1979年3月,若干绿色组织联合起来,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较大的组织,这就是德国绿党的雏形,随后,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在德国政坛中打下了一席之地,由于德国绿党整合了反核运动、生态运动、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等各类组织,在以后的德国反核运动中,成为了一股主导力量。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德国绿党投票 来源:网络

德国的反核运动主体可以看是由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后影响力慢慢扩大,这股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后,开始由党派领导,反核运动进而正式化。

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反核运动的大致历程,德国的反核运动开始于1970年,1980年德国绿党成立,通过政党形式支持反核运动,1979年的三哩岛核事故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反核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而德国受其影响最深,致使1989年之后德国并未再新建核电站。1993年,东德与西德的绿党合并,并在1998年与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施罗德政府在执政盟友与国内民众的压力之下,与德国能源商签署抑制核电发展的相关协议,并引来了长达10年的诉讼,最终政府赔偿企业24亿欧元。

在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案,决定为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2002年发布《核能法》修正案,决定在2022年结束核电供应,这引来了德国工业界的强烈反对。后来与德国工业界关系紧密的联盟党执政,默克尔-这位物理学女博士,成功地在2010年延长了德国国内剩余核电站的使用年限,但是好景不长,2011年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德国国内出现了参与人数多达21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随后德国关闭了国内8座核电站,剩余9座将于2022年前关闭。从此德国政府领导人中再无人推动核电站延长使用寿命,更无人推动新建核电站的,反核似乎成了德国国内的政治正确,而德国领导人也不会拿着自己的政治前途去开玩笑。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德国放弃核电 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反核的最大原因在于民众基础,由民众逐步传导至政府。除去政治因素外,德国的煤矿资源丰富与核废料处理问题也是制约德国发展核电的一部分因素。

翻开历史课本,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工业史上绕不开的点,它是德国传统的煤钢工业区,与法国不同的是,德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电也成为了德国国内重要的发电方式,所以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有着法国一样的焦虑。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煤炭的长时间开采与环保问题,德国的资源利用逐渐转向了天然气,而在其工业与供热方面,核电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且由于德国铀矿储量很小,并未像法国那样,曾在西非有着广袤的殖民地,大力发展核电也会给德国增加铀燃料不足的烦恼。法国在长时间核电技术的发展中,已经能够在铀燃料上自给自足,而德国却还需要进口,大力发展核电仍旧会受制于人。

在人口密度上,德国地势北低南高,内部多山地,而法国的平原面积占了国内三分之二,加上国内人口数量上的差距,导致德国的人口密度要比法国要高,德国曾经为二战中的战败国,亲眼目睹过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摧毁,始终有着反核情绪。在如此环境之下,建立核废料储存点更是难上加难。

核电站是重核裂变(为什么核电站是核裂变)

法国与德国地势图 图片来源:网络

在德国去核电的历史进程中,德国能源供应商与德国政府已经达成和解,之后各公司纷纷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延长核电站的使用寿命也已无兴趣,而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另一面也为自己国内的工业建立了保护屏障,往小了说可以获取国内民众的高支持率,往大了说,坚定不移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在打破以美国为主导的石油经济的旧格局。

但是另辟蹊径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德国国内可再生能源难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天然气需求也无法满足,导致其没电比例又迅速增长,德国的新能源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omsoc.cn/1222.html